梅艳芳
中文名:梅艳芳
外文名:Anita Mui、anita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0日
出生地:中国香港
职业:演艺界、演员、歌手
代表作品:《坏女孩》、《光阴似箭》、《亲密恋人》、《胭脂扣》、《川岛芳子》、《死亡法官》、《东方三侠》
星座: 天秤座
生肖: 兔
出生地: 中国,广西,合浦
主要成就:香港十大金曲、连续五年最受欢迎女歌手、香港十大华语金曲、最高荣誉、金针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高人数世界华人女歌手独唱、中国电影百位杰出演员之一中国金唱片奖评审团艺术成就奖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CCTV-MTV音乐节特别贡献奖
死亡日期:2003年12月30日
梅艳芳(1963.10.10-2003.12.30)出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她是歌唱与电影双双发展的代表性艺人之一。她是香港演艺家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
1982年,获得“首届新秀歌唱比赛冠军”;发行首张专辑《心债》,进入歌坛。 1983年,以《Red Doubt》为主打的专辑《Red梅艳芳》走红,专辑成为五白金唱片。
1985年至1986年于除夕夜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并连续举办十五场演唱会,打破香港歌手首场个人演唱会次数纪录。同期发行的专辑《Bad Girl》仅一周就取得八白金销量,三个月内突破72万张,成为香港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 1985年至1989年连续五年获得香港十大热门歌曲“最受欢迎女歌手”称号。虽然受到内地封杀的影响,但《女花》、《亲密爱人》、《一生爱你千百遍》等经典在内地依然脍炙人口。国语、粤语专辑40余张。 1998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2009年,据《世界纪录协会》评价,她以全球共292场个人演唱会被评选为“全球华人独唱音乐会次数最多的女歌手”。
1987年至1988年,她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电影节奖。荣获两项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拍摄涉及文艺(《胭脂扣》、《川岛芳子》、《半生》、《男人40》)、动作(《东方英雄》、《英雄本色3》)、喜剧(《死亡审判者》) 》、《醉拳II》、《钟无言》)等各种角色。
除了演艺事业外,她还热心慈善事业,并于1993年7月27日成立了“Anita Muita慈善基金会”。
2004年1月的葬礼上,葬礼委员会演唱了《永别了,香港的女儿!》 “在标题下发布讣告。
2014年7月18日,梅艳芳铜像在香港星光大道竖立。
艺术生涯: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旺角,是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梅艳芳的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四个孩子。一家人仅靠母亲破旧的“金霞”歌舞团维持生计,一家人的处境十分困难。梅艳芳从小就深受影响。加上她的音乐天赋和表演欲望,她四岁半就走上舞台,与姐姐一起在香港荔园游乐场演出。从此,她就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梅艳芳从未正式师从过老师。年轻时的她就到处登台表演,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起初她并没有觉得这样的演艺事业不合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梅艳芳很难平衡学业和演戏。而向往的校园生活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在那个年代,像她这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并不被人们认可。相反,她会唱歌却被同学嘲笑,说她是“歌女”,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孩子。她曾回忆:“过去,艺术家不受尊重,被称为‘歌女’、‘演员’。在他们眼里,‘歌姬’是一个不正当的职业,所以他们阻止我的同学和我交往,看着其他孩子一起玩,我们总是一个人,感到很孤独。”
梅艳芳曾说过,为了赚钱养家,她失去了宝贵的童年。十几岁的时候,她最常去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大大小小的舞厅,有时甚至到街上唱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坦言自己想多读书,不担心自己小小的心灵挨饿。梅艳芳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坎坷。两姐妹在表演时经常被人瞧不起、欺负,经常挨冻挨饿。后来,母亲的歌舞团遭遇火灾,自己欠下债务,梅艳芳被迫退学。然而,青少年时期作为表演者“走遍世界”的特殊经历,造就了梅艳芳侠义豪放的性格和沧桑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她日后的人生道路。
1981年,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现称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拉开帷幕。梅爱芳为自己和妹妹报名了。然而最终只有梅艳芳晋级决赛,姐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梅艳芳回忆,当时她只想取得好成绩,不让姐姐失望。 1982年,她凭借歌曲《风的季节》获得比赛冠军。她低沉磁性的嗓音和冷静大气的风格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作曲家黄沾给她的艺术打了满分,而顾佳慧却没有给她满分。被扣一分,媒体报道“成绩比亚军好几倍”。就这样,19岁的梅艳芳崭露头角,很快签约了当时的唱片巨头华星唱片,并发行了首张专辑《心债》,正式进军歌坛。
1983年,梅艳芳发行第二张专辑《红梅艳芳》。主打歌《Red Anita》一炮而红,专辑也获得了五白金销量。著名形象设计师刘培基精心打造的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失去了刚出道时“徐晓峰第二”的美誉。就这样,一代巨星逐渐涌现,梅艳芳也随着香港流行歌坛辉煌时期的到来而日渐红火。
20世纪80年代,以粤语为主的香港本土音乐迎来了黄金时期。梅艳芳在其华丽鼎盛时期,在粤语乐坛红极一时。她的舞台形象从早期的标新立异到后期的高贵华丽。在此期间,她不断创新、变革。她凭借精湛的唱功、多变的服装、夸张的妆容和大胆的表演,引领粤港一个时代的潮流,开创了华语流行乐坛的“百变形象”。过去,在华语乐坛,周旋、邓丽君等女歌手的甜美细腻风格才是主流。梅艳芳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以其时尚不羁的形象和大胆前卫的表演走红香港。梅艳芳出现后,歌手的表演不再局限于“听”,现在还包括“看”。她开创了自己的流行时代。虽然梅艳芳的歌曲因粤语的地域性而受到限制,但她无法掩饰自己独特而杰出的贡献,成为华语流行乐坛“包装时代”的先行者。
梅艳芳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也是香港重要的流行文化偶像之一:她唱出《坏女孩》的叛逆和《老朋友来了》的优雅;她唱的《烈火红》 “她的风格是中西结合,就像香港当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1983年,梅艳芳的音乐才华开始得到认可。她在当年的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了亚洲特别奖,成为音乐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1984年,发行专辑《舞台的跳跃》。与上一张专辑相比,这张专辑少了30年代的悲伤,多了1980年代的时尚。鲜明的时代形象已经在初出茅庐的梅艳芳身上展现出来。 1985年,发行专辑《归家》。时装设计师刘培基将梅艳芳包装为“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西装、墨镜、宽垫肩,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一举打破了女性传统的温柔形象,给香港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打歌《Back to Time》由世界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创作。这是梅艳芳音乐生涯中最经典的粤语歌曲之一。
1985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坏女孩》在业内外引起了极其轰动的话题。正是这张专辑让Anita Muita一举成名,奠定了她在香港乐坛一姐的地位。打破了当时香港专辑的销售纪录。 《坏女孩》不仅歌词大胆,梅艳芳的表演和穿搭也时尚前卫。这种挑战传统的尝试很快引起了强烈反应,一度被广播电台禁止。但《坏女孩》却大受大众欢迎,一举取得八白金销量,成为香港销量最高的唱片之一。可以说,《坏女孩》是第一首直接描述女性爱情欲望的粤语流行歌曲。梅艳芳的任性叛逆风格和浓妆引领了当时粤港两地的潮流。自从这张照片出现后,许多香港女孩都试图模仿她的发型和时尚的衣服。从此,梅艳芳开始了自己的“综艺舞台”生涯,也拉开了华语流行乐坛日新月异的序幕。
1985年12月,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百变梅艳芳尽显才华演唱会”。连续举办十五场,打破香港歌手首次个人演唱会场次纪录。气势空前。二。 《坏女孩》之后,综艺节目正式出道,梅艳芳逐渐显露出可塑性无限的气质。如果说《坏女孩》只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的小女孩,那么1986年上映的《女巫》则让梅艳芳变成了情感世界中的性感女郎。 “坏女孩”和“恶魔”是梅艳芳早期前卫、叛逆的两个经典形象。随后的“火焰探戈”、“火焰红唇”、“贵妇”、“梦中女孩”等前卫女性形象,正是“坏女孩”、“魔女”的变异和延续。这些不落俗套的性感形象,结合梅艳芳的表演天赋和磁性嗓音,掀起了反传统的时代潮流。
1986年至1987年除夕夜,梅艳芳创下在香港红馆连续举办28场演唱会的纪录,赢得“二十八梅花”的称号。 1988年,梅艳芳发行专辑《醉梦》。她的形象一改以往时尚性感的造型,转而走1930、1940年代的复古路线。主打歌《同醉梦中》取自著名电影《末代皇帝》主题曲,加上梅艳芳本身的传统艺人气质,在女中音的讲述中让人仿佛置身于过去。它。十英里的国外市场。同年,梅艳芳作为唯一亚洲女歌手受邀参加韩国首尔奥运会《奥运前奏曲》,与美国著名女歌手珍妮杰克逊同台表演。 1990年,梅艳芳在香港连续举办三十场个人演唱会,随之而来的“梅三十”称号将她的事业推向巅峰。当时的香港乐坛正值鼎盛时期,一大批前辈歌手和新人纷纷涌现。竞争异常激烈,梅艳芳却在香港乐坛“最受欢迎女歌手”的宝座上稳坐了五年(1985-1989)。此外,她还于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获得最佳电影女主角和最受欢迎音乐女歌手奖。在20世纪80年代,她获奖无数,发行了多张白金专辑,并举办了多次世界巡演。她还获得了香港艺人年奖“歌手奖”和20世纪80年代香港“十大演艺巨星”,使她成为那个时代不可替代的“皇帝巨星”之一。
20世纪80年代,梅艳芳开创了乐坛。她的舞台表演充满声音、色彩和艺术。她以独特的形象和挑战传统音乐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中国流行音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女性舞台形象。她的声音低沉有磁性,唱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霸气;她的舞姿往往是冷艳与性感的结合,再加上传统女艺人的风格,随时随地爆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千变万化的梅艳芳”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梅艳芳的音乐不仅仅是歌唱,她真实地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她的万千情感、她的爱恨情仇展现在我们眼前。她在舞台上的即兴表演,你可以看到她对音乐节奏的敏锐感和她的自信,不同的舞蹈姿势可以看到她澎湃的想象力,而她在舞台上所付出的体力也体现了她的舞台活力。” (音乐家伦永亮)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四岁半开始的动荡舞台生涯以及乐坛新秀的不断涌现,梅艳芳决定退出音乐奖项的竞争,寻找自己稳定的生活。或许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她的理想就是像偶像山口百惠一样,在事业成功后,放弃急流,追求幸福的家庭。梅艳芳于1990年公开宣布退出音乐奖项的角逐(此后她获得的所有奖项均为音乐致敬荣誉)。 1991年初,梅艳芳推出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时退出舞台,举办“告别舞台演唱会”。一共举办了30场音乐会,场馆爆满。这场演唱会期间,她和粉丝们都非常开心。似乎难以离开,场面十分感人。
然而,三年的时间匆匆过去,情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就在这时,梅艳芳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法离开舞台。最终,她还是敌不过热情的粉丝。 1994年,她举办“感谢歌迷演唱会”重返歌坛。尽管如此,她还是比以前低调了很多,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她更加注重音乐和舞台表演的品质,不断寻求突破,更加注重慈善事业和培养新人,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梅艳芳逐渐进军台湾及海外市场,推出多张优质国语专辑。
复出后,梅艳芳的形象不断变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她的气质逐渐从最初的放荡不羁变成了成熟高贵。不再领奖的梅艳芳更加注重唱片的品质。 1994年,梅艳芳发行专辑《This Is It》。她雌雄同体、俊美的外表,十分英气。此时的她无论是事业成就还是个人气质都展现出了“乐坛大姐大”的风范。迄今为止,梅艳芳过往专辑销量已突破1000万张。此后,她陆续发行了《镜中花》、《雌花》、《床前月光》等专辑。她的形象依然突破多变,歌曲风格多样。其中《女花》、《一生爱你千千遍》等歌曲成为梅艳芳国语歌曲的经典代表。 “中国风”歌曲《床前月光》是梅艳芳在新领域的尝试。凭借她迷人的独舞表演,充满了浓郁的文艺气息。 1998年,梅艳芳荣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成为香港乐坛终身成就奖最年轻的获得者。 1999年初,梅艳芳受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
进入新世纪后,梅艳芳不再活跃在一线,而是更加积极致力于大中华演艺界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年轻一代。 2002年,为纪念入行20周年,梅艳芳倾力制作音乐专辑《with》,收录了她与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专辑云集了香港乐坛不同时代的当红歌手,演唱阵容空前。同年,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The Fantasy Concert),纪念她入行。由于当年内地解禁,梅艳芳要求到北京和上海演唱。最终,她只获准在上海演出,成为梅艳芳一生中唯一一场粤语演唱会。大陆地区以外的演唱会。
2003年初,梅艳芳健康状况不佳的消息不断传出。出于对各方的考虑,梅艳芳在9月份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自己患有癌症,并表达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她希望朋友和粉丝不要担心,同时坦言自己不会改变工作计划。同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艳芳不顾病痛登上红馆舞台,举办了人生最后一场演唱会。谢幕那一刻,她身着白色婚纱,嫁给了自己热爱的舞台。从五岁登上舞台到生命的尽头,这位女士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音乐。她是一位真正属于舞台的多才多艺的女王。
2003年底,梅艳芳获得华语乐坛两项致敬荣誉(中国金唱片奖“评审团艺术成就奖”和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成为第一位荣获中国国家音乐奖的香港人。音乐和艺术成就奖。歌手。 2004年初,MTV亚洲大奖和音乐排行榜授予梅艳芳追授荣誉,赞扬这位亚洲天后对音乐的毕生奉献。 2009年,《世界纪录协会》评价梅艳芳为“世界上举办华语独唱音乐会最多的女歌手”,在全球共举办了292场个人演唱会。
荣誉: 电影奖
2002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男人四十(获奖)
2002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男人四十》(提名)
2002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男人40》(提名)
2002 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四十岁(获奖)
2002年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四十岁(提名)
2001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惊恐假期》(提名)
1999 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半生(获奖)
1998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半生(获奖)
1996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红区(提名)
1993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死亡判官(提名)
1992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何时再来(提名)
1991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你何时再来(提名)
1989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胭脂扣(获奖)
1989 台湾金龙奖最佳女主角胭脂扣(获奖)
1989 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胭脂巴顿(获奖)
1987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胭脂扣(获奖)
1984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命运》 (获奖)
音乐奖
2003 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评审团艺术成就奖” (获奖)
2003 第10届香港音乐金像奖“十年最佳女歌手” (获奖)
2003 首届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获奖)
2002 第四届CCTV-MTV音乐节“音乐特别贡献奖” (获奖)
2002 MTV莱卡时尚颁奖典礼“时尚亚洲女歌手奖” (获奖)
2002 香港十大金曲“致敬奖” (获奖)
2002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银禧荣誉奖”“最受欢迎卡拉OK歌曲奖”恋爱很难(获奖)
1999 日本最受欢迎香港女艺人5强(获奖)
1998 第21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奖“金针奖” (获奖)
1997 香港电台近20年十大最受欢迎金曲(获奖)
1996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真心话》(提名)
1995 新加坡金曲奖“最佳舞台至尊奖” (获奖)
1994 首届十大金彩虹艺术家(获奖)
1993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歌莫文人生》(提名)
1993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女人心》 (获奖)
1993 香港十大最佳着装人物(获奖)
1992 香港十大金曲“荣誉奖” (获奖)
1992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好像老朋友来了(获奖)
1992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歌河日》(提名)
1992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何日(获奖)
1991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钻石偶像奖”(获奖)
1990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二季选《心依旧冷》叶利亚(获奖)
1990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一季精选封面女郎(获奖)
1989 香港歌坛流行榜颁奖典礼“顶尖女歌手金奖” (获奖)
1989年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奖)
1989年香港电台“十大人气演艺人物”(获奖)
1989 香港艺人年度奖“歌手奖” (获奖)
1989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胭脂扣》 (获奖)
1989年香港十大金曲第四季精选如果你爱我就说你爱我(获奖)
1989 香港十大金曲第二季黑夜豹(获奖)
1989 香港十大金曲第一季精选女士(获奖)
1989年香港十大金曲《夕阳》(获奖)
1989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夕阳下的女人》(获奖)
1988年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奖)
1988年香港电台“十大人气演艺人物”(获奖)
1988 韩国首尔奥运会前奏音乐会纪念奖(获奖)
1988 香港十大金曲第三季精选《醉在梦里,Stand BY Me》 (获奖)
1988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一季精选《胭脂扣》(获奖)
1988年香港十大金曲《Stand BY Me》《Rouge Button》(获奖)
1988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Stand BY Me》(获奖)
1988年IFPI白金唱片重演光华音乐会(获奖)
1987 香港十大金曲最佳音乐录影带表演奖《如火探戈》 (获奖)
1987年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奖)
1987年香港电台“十大人气演艺人物”(获奖)
1987年香港商业频道“最受欢迎女艺人”(获奖)
1987年香港十大金曲第四季精选《烈焰红唇》(获奖)
1987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二季精选:《火探戈》、《装饰的眼泪》(获奖)
1987年香港十大金曲《火红的嘴唇》(获奖)
1987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烈焰红唇》(获奖)
1987 IFPI白金唱片探戈、烈焰红唇(获奖)
1986年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奖)
1986年香港电台“十大人气演艺人物”(获奖)
1986年香港商业频道“最受欢迎女艺人”(获奖)
1986 香港十大金曲第四季精选《劈开冰山》、《女巫》(获奖)
1986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一季评选梦想搭档(获奖)
1986 IFPI年度最高销量奖《坏女孩》 (获奖)
1986年香港十大金曲《梦伴》及《劈开冰山》(获奖)
1986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爱情将军(获奖)
1986年IFPI白金唱片《坏女孩、女巫》(获奖)
1985年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手(获奖)
1985年香港电台“十大人气演艺人物”(获奖)
1985年香港商业频道“最受欢迎女艺人”(获奖)
1985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故乡》(提名)
1985 香港十大金曲第四季精选坏女孩(获奖)
1985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二季精选走向新的一天(获奖)
1985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一季精选《梦幻的拥抱》、《曼珠沙华》(获奖)
1985年香港十大金曲《坏女孩》(获奖)
1985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曼珠沙华(获奖)
1985 IFPI 白金唱片返校节(获奖)
1984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命运》(提名)
1984年香港十大金曲第三季精选《归来》(获奖)
1984年香港十大金曲《归乡》(获奖)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光阴似箭(获奖)
1984年IFPI白金唱片飞跃舞台(获奖)
1983 第12届东京音乐节“亚洲特别奖”及“TBS奖”(获奖)
1983 香港唱片年会IFPI新人奖(获奖)
1983 香港十大劲爆《池之疑》《交出我的心》(获奖)
1983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池之疑》(获奖)
1983年IFPI白金唱片梅艳芳(获奖)
1982年第一届新人歌唱比赛冠军风之季(获奖)
1982 IFPI 白金唱片心债(获奖)
慈善荣誉
2002年荣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授予“杰出慈善艺术家”荣誉(获奖)
2002年奥克兰市长将6月23日定为“梅艳芳日”(获奖者)
1993 美国旧金山市将4月18日定为“梅艳芳日”(获奖)
1993年加拿大多伦多将10月23日定为“梅艳芳日”(获奖)
身后荣誉
2013年度华语音乐销量榜2013年度十大畅销歌手(获奖)
2010年华语金曲奖“华语音乐30年30人”(获奖)
2010年IFPI大奖十大畅销广东唱片《忠实》(获奖)
2009年网易《中国时尚影响力女性六十年》决赛60位候选人——1982梅艳芳(获奖)
2009年《世界纪录协会》评选中,梅艳芳以全球共292场个人演唱会当选“全球华语独唱音乐会次数最多的女歌手” (获奖)
2007 新浪“粤港十年网络娱乐盛典”“最令人错过的明星奖” (获奖)
2006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梅艳芳以近50%的得票率被评为“银禧女主角”(获奖)
2005 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佳男演员奖” (获奖)
2005年中国电影百部名片之一《胭脂扣》(获奖)
2005年国际权威《时代》杂志评选《醉拳2》为世界历史上100部最佳电影之一(获奖)
2005年“百年影星奖”中国百强影星(刘培基代领)(获奖)
2005 IFPI年度最高销量广东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获奖)
2005年香港邮政发行首张以香港歌星//为主题的特别邮票《梅艳芳纪念邮票》//(面值$5)(得奖者)
2005年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揭幕舞台女王【梅艳芳】蜡像(获奖)
2005年IFPI十大畅销广东唱片《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及《梅.回忆录》(获奖)
2005年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为“中国电影百位杰出演员”之一(获奖)
2004年搜狐网站200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娱乐界十大年度人物”(获奖)
2004 演艺荣耀永辉奖(获奖)
2004年MTV亚洲大奖“励志精神奖”(杨紫琼领奖)(获奖)
2004 第四届百事音乐榜颁奖典礼“突破欲望奖” (获奖)
个人生活
活:少时家境窘困的梅艳芳从小与姐姐梅爱芳一同登台演出,两姐妹四处登台彼此照顾,感情非常深厚。 友情岁月 梅艳芳一生珍惜朋友、交游广阔,她在娱乐圈里是公认的豪爽与仗义。正因为这种真诚、博爱、侠义的性格使她成为演艺界尊崇的“大姐大”。2002年,梅艳芳在庆祝入行二十年的纪念节目上对大家说:我在娱乐圈闯荡二十年,四个字概括:“友情岁月!” 宗教信仰 梅艳芳在事业生活的低潮期遇到了藏传佛教“十四世红宝冠法王”夏玛巴讲经说法。梅艳芳深受感触,于1993年决心皈依,成为一名佛教俗家弟子(佛教居士)。梅艳芳终其一生十分虔诚,曾于香港“千禧红观音法会”上演唱歌曲《心经》,为港人新千年祈福,并曾捐建香港佛教圣地志莲净苑的荷花池。梅艳芳逝世后,葬礼依佛教礼仪,灵堂挂有“往生净土”四字匾额,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主持盖棺仪式,并有僧众进行法事。志莲净苑念及梅艳芳捐助修苑的公德,破例为其做“头七”法事。夏玛巴曾指梅艳芳佛缘深厚,逝世时身旁有喇嘛诵经,遗容十分安详,且当日正值腊月初八“佛成道日”,对于一个佛教徒而言亦可谓庄严殊胜。如今,梅艳芳的灵位设于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下。 社会活动:1990年的香港个人演唱会上,梅艳芳一袭红衣翻唱了歌曲。 1993年香港电影代表团访京《血染的风采》。在1993年《东周刊》的专访中,梅艳芳坦言政治事件唤醒了国家意识,她因此放弃刚拿到的加拿大护照,决心留在香港为国家尽一份力。“中国有地方发生灾难,心里会一下子很疼,会很着急。但有时候,有人做了不好的事,作为中国人,我会觉得很羞”,多年之后的1997年,面对《电影故事》专访询问香港回归祖国的感受时,梅艳芳没有豪言壮语,只说出这段朴实真挚的话。 尽职会长 梅艳芳(后排中间)特区政府总部发言1993年12月,梅艳芳与成龙、许冠文等人发起成立了香港演艺人协会。2001年12月27日,梅艳芳正式出任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成为该协会首位女会长。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梅艳芳以会长身份号召香港演艺界鼎立支持。2002年演艺界发生“陈宝莲遗体偷拍事件”和“刘嘉玲裸照事件(东周刊事件)”作为会长,梅艳芳站出来声讨谴责,并组织香港艺人集体抗议无良媒体。2002年7月,内地流行音乐颁奖礼“音乐风云榜”赴港举行活动,梅艳芳带同香港歌手积极参与,表示“希望两地乐坛可以共同繁荣”。 北京人民大会堂(李瑞环 周南 梅艳芳)2003年3月,梅艳芳率理事会成员至北京交谊拜会文艺部门领导,为大陆和香港演艺人建立更紧密关系而努力。香港演艺人协会也首次吸纳内地艺人入会,加强了两地文艺界的交流融合。同年6月,梅艳芳代表香港电影界在特区政府总部向传媒介绍《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给香港电影业带来的机遇。梅艳芳曾多次表示“希望两岸三地的演艺人多些交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2003年“非典”时期,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对外界隐瞒病情,倾力联络各界人士,组织演艺界明星全力发起“茁壮行动”和“1:99慈善音乐会”,最终筹得二千三百万元善款,使遭受“非典”肆虐的家庭得以受惠。梅艳芳则因此获得由香港电台及《明报》合颁的“抗SARS杰出奖”。2003年10月,香港电影界代表团应邀赴京交流,梅艳芳因病未能同行。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见了代表团,并委托团长马逢国向梅艳芳转达问候。 慈善事业 梅艳芳赴云南山区探访1993年为支援赈灾、支持同胞,打破不北上的诺言,与谭咏麟一同担纲北京人民大会堂华东水灾赈灾义演的压轴嘉宾。1993年7月27日,梅艳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举行多场慈善演唱会,受益捐助老人院医院,“四海一心基金会”的首次筹款活动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会,一举筹得四百余万善款,均捐赠多伦多大学徐立之博士作为遗传学研究,并打破当年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最高筹款纪录。推动成立[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服务对象以老人为主。 1994年在香港举行的筹款晚宴及奖券义卖筹得七百五十万善款,其中二百万捐赠玛丽医院的肌胳系统再造计划,成立新骨科手术室,院方将其定名为“梅艳芳骨科手术室”;又曾捐赠予华东水灾、香港医学博物馆、东华三院福幼基金、九龙医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模拟课室及国内儿童福利等用途;还曾捐赠百万兴建“东华三院护老中心”,真正为各地华人社群的医疗、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支持和鼓舞,体现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1999年5月21日 出任“乐施大使”赴云南探望儿童。 2002年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梅艳芳“杰出慈善艺人”荣誉,2002年12月15日 出席保良局活动,当场捐款助养500儿童。 2003年02月16日SAA动物捐赠大行动、加港星辉耀颐康 (演唱似是故人来)、发起“茁壮行动”。 2003年10月联合国亚太残疾人组织在沈阳发起"10.25爱心永恒巨星演唱会",梅艳芳负责牵头召集演出人员,后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此次演出。 梅艳芳去世后,为发扬和延续她的善心,梅艳芳国际歌迷会和四海一心基金会依靠既有资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赠,继续为社会募集善款。2004年梅艳芳逝世周年之际,基金会将电影《十面埋伏》剧组及“周年祭慈善晚宴”筹集的善款捐赠香港大学做研究用途。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间,歌迷会和基金会分别向灾区捐赠十万善款。此外还先后捐助了香港“监护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会”以及“乐施会扶贫发展工作”等公益事业。为支持内地贫困地区的希望工程事业,2008年经纪人王敏慧及友人林建岳在梅艳芳逝世五周年之际筹款建立了“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梅艳芳第一小学”。2011年歌迷会再次捐款建立“广西省藤县天平镇大坡龙田梅艳芳第二小学”,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012年筹建“梅艳芳第三小学”,已于2013年7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竣工落成。 2013年12月30日为纪念梅艳芳逝世十周年举行的“梅艳芳·10·思念·音乐·会”,扣除有关开支后,收益余款约有36万,张学友和曾志伟私下再捐出善款来补足数字总共50万,全部会捐助“儿童癌病基金”。